本校配合政府鼓勵不同學習需要的兒童在普通學校一起學習的策略,重視學生全人教育,致力在校內建立共融文化,並本著有教無類的精神,讓不同能力的學童均能發展潛能,享受愉快的學習生活。 |
學校採用「全校參與」新資助模式,以「三層支援模式」支援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以平均分配資源為原則,因應學童的需要提供支援,並成立「學生支援小組」,協調校本資源,為有需要的學生擬訂支援計劃及監察有關學生的進展。 |
|
本校融合教育主要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負責統籌有支援工作,學生輔導人員負責處理情緒和行為輔導,彼此互相支援和配合。此外,全校員工要就著學生的需要, 採納多元化的教學策略,透過課程和評估的調適,加上有系統的教師培訓、教師交流、分享教學心得,並善用學校和其他資源,幫助每名學生更有效地學習。 |
校方會在開學初制定「學生支援名單及支援記錄表」,記錄校內需要支援學生的基本資料和學習狀況,以便有系統和有計劃地提供合適的支援和跟進工作;此外,校方也會從「及早識別和輔導有學習困難小一學生計劃」中確立有學習困難的個案,並作出跟進;同時,校方也已經設立各項轉介機制,轉介懷疑有嚴重學習困難的學生接受專業評估或諮詢服務;本校也會因應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個別情況進行調適和安排特別考試安排。 |
|
本校的支援策略如下: |
1. 協作教學 |
用協作教學模式(包括入班及抽離模式),在小一至小六各班中,為有學習困難之學童在課堂學習中,提供多一位老師作人力支援,讓學童獲得更全面、更適切 的照顧。協助老師除了主力支援班內中、英文成績稍遜的學生(SEN學生)以外,對於其餘有學習需要的學生,老師們亦會提供支援工作。 |
|
2. 課後輔導班 |
採用小班教學模式,針對小二至小六在中、英或數等科目有明顯學習困難之學童,於課後為他們提供額外的保底支援服務。 |
|
3. 個別學習計劃 |
為個別有嚴重適應困難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定期召開「個別學習計劃會議(IEPC)」,透過長、中、短期學習目標訓練有關學童,「支援老師」會定期觀察有關學生的情況,與家長及班主任保持緊密聯絡。 |
|
4. 校本言語治療服務 |
校本言語治療師按學生的需要提供個別、小組及入班協作模式的言語治療服務,並會為懷疑有言語障礙的學生評估,診斷學生的語言問題。 |
|
5. 「中英文小老師」及「大哥哥、大姐姐計劃」等 ——— 朋輩輔導 |
由高年級學生擔任中英數小老師及大哥哥、大姐姐的職責,於課前時段或導修課協助有學習困難的低年級同學,工作包括檢視家課冊內容和教導同學朗讀課文、認字、計算等。 |
|
6. 其他 |
校方亦會善用「學習支援」津貼,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同學外購一些合適的訓練來幫助他們;此外,校方亦會透過新生迎新日、家長日、通告、網頁及出版刊物向家長解釋學校的融合教育政策及支援措施,並詳細說明學校與家長的恆常溝通機制,以及有關的負責教師和聯絡方法等。 |
|
7. 融合教育資訊 |
家長可以透過以下連結,進入「樂在家、網學易」系列,網站包含大量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資訊,歡迎家長使用。
https://sense.edb.gov.hk/tc/index.html
|
|